《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5-08-20 15:22:17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南旧事》读后感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读过许多书,最近经过老师推荐,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讲述自己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一本书,文章主要分为四大章节:住在北京时帮秀贞找女儿;无意中认识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偷东西的男人;陪伴自己多年的奶妈宋妈被丈夫接走;爸爸的花儿落了,慈爱的爸爸也离开了人世……

读完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章节是第二章了。我觉得林海音是一个有爱心、看重友谊的好孩子。她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因为秀贞脑子有一点问题而不去和她玩儿,而是耐心地听秀贞说那些乱七八糟、没有条理的话,从那些没有条理的话中知道了她的悲惨身世,也踏入了帮秀贞找女儿的队伍中。找到女儿后,林海音又拿出金镯子给秀贞。从这些事中,都可以看出林海音是一个有爱心、看重友谊、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喜欢林海音,喜欢她看重友谊、有爱心的好品质。在生活中,我没有做到这些,这令我惭愧不己。

在生活中,虽然同学们都说我有爱心,把友谊放到前面。但我和林海音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记得有一次,同学来我家里找我一起写作业,我们有说有笑地讨论着书上的难题。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难题还是解出来了。难题写完,简单的题也是要写的。我们说好各自写各自的,但在写的过程中,她有好多问题一直要问我。刚开始我还耐心地回答她,可问题多了,我也不想回答了。现在想起来,这点问题算什么,比起林海音帮秀贞找女儿,这太小菜一碟了。今后,我要像林海音学习,多帮助朋友。

书就像广阔无垠的天空,《城南旧事》就像数不清的白云中的一朵,我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尽情遨游!看重友谊、乐于助人,是我努力到达的目标。

《城南旧事》读后感2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超长寒假里,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令我久久难忘。

城南旧事的主角小英子是作者林海音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了她童年时在老北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与经历的事。

读完《城南旧事》,令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章,英子小学毕业典礼上,她爸爸病情更加严重了,毕业典礼结束后,英子见到了爸爸最后一面。以往那个爱哭爱闹的英子,这一次竟然不哭不闹,只是看着落了满地的夹竹桃花,喃喃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的成长让我有所触动,在她生命中成为过客的人,更拨动着我的心弦。“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故事中斜着嘴的兰姨娘、骑着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井边的小伴……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在我生命中也有一个藏在心里的人,她与我是青梅竹马,两岁时便认识了,她总是包容我。这一晃就是十年,在这个学期,她就要转学了,我与她隔山隔海,回头一瞥,难再相见。在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中,能相遇相知相识,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缘分,我要好好珍惜当下,尽量不要失了联系。

我与英子的生命一样,有写不尽的过客,这也说明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就得下车,而有的人能陪伴你很久。我们可能阻止不了,但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珍惜,不让自己留遗憾。

人生总是坎坎坷坷,会有你一辈子忘不掉的人和事,所以我们才应该珍惜。生命因为短暂所以要万分珍贵,努力去活。过往皆是云烟,所以要及时释怀得失,快乐生存。珍视生命,爱亲人、爱自己、爱生活,珍惜这一列人生火车。

《城南旧事》读后感3

你若问我,童年,是怎样的?抱歉,我不能准确告诉你,但我的童年一直在,也一直美好。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也又让我体会一童年的快乐回忆,童年的纯真与自由,在她的回忆中,再次重温童年的过往,体会童年的美好。

再次细细品读,品其中深意,在六篇章节中,却又少不了一些深深的意境,或是一层对社会风气的反应。而这些小小的细节,隐藏在大故事中,在人们沉浸在回忆过往的美好之中,又增添又一份深思。

有人说《城南旧事》是对童年的回忆,而我说过是一面镜子,一面反映着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驴打滚儿》中的宋妈、黄板牙,与他们的儿女你是否还记得?宋妈的一双儿女的悲惨遭遇是如此令人怜惜?两个鲜活的小生命、已是夭折或缺失父母的爱。宋妈只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与黄板牙一样,没读过什么书。出生在农村,就被注定了命运,要以卖力气为生,替人看牛、放羊,或是种田。若是出了一个读书人便是一大喜事。宋妈为了补贴家用外出谋生,家中的田没有好收成,那经济来源只能集中在宋妈一人身上,这日子是何等的苦。黄板牙一个糙老爷们,不会照顾孩子,竟让家中的小栓子下水淹死了,宋妈2年后才得知。小女儿也被卖了,是何等悲哀。而宋妈只好与黄板牙回去,再生孩子。

这也反映了农村人民的信仰,日子苦不苦都要挺,传宗接代才是王道。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打下奠基。而宋妈这个农村妇女,正是当今农村中走出来打拼的人,他们没文化,只能去卖力气;而她的孩子也就沦为了留守儿童,死的死,卖的卖,命运悲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工业也并不发达,人们依旧坚持老一辈的传统,种田养牛羊,教育资源贫乏,也就导致了在城里的一事无成。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打拼,与现代的农村,是一模一样的。

《城南旧事》,不仅是回忆录,他带给我们的启示与警醒也是一个宝藏。一面镜子,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文化是发达的基石”,也反映了农村的发展是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4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当她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北京,她没有一点高兴,只有那一阵阵的伤感,因为当时陪她一起玩耍,谈心的人都一个个离去。

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感觉到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她为了自己人孩子愿意被别人歧视,她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愿意装疯装傻,我觉得她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因为她是一位慈母。

我感受到了妞儿的悲剧,她得忍受着养父,养母的批评,责怪,打骂。想想看我们和妞儿对比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 ……此处隐藏5516个字……p>

小说中,林英子的这种情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时时让我感动。此外,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节。

林英子要代表全体同学去学校总部领取毕业证并且要在大会上代表大家致谢词,这是班主任交给她的一个光荣的任务,可是她有点紧张,甚至有些害怕。想要爸爸陪她去,她觉得有爸爸在台下看着她,她才会有勇气。不巧的是爸爸生病了,病得很厉害。看到女儿焦虑忐忑的神情,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英子带着爸爸的鼓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读到这里,我对英子的爸爸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对英子的鼓励让英子有了前进的动力,他自己在面对病魔时的那种坚强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这样的爸爸,一定会少了许多成长的烦恼。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爸爸。

爸爸是农民的孩子,全凭刻苦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爸爸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察,每天早出晚归,值晚班的时凌晨才能回家。尽管这样辛苦,他还坚持每天送我上学。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会耐心地辅导我,让我豁然开朗;每当我心情郁闷时,爸爸总会鼓励我、开导我,让我振作起来。爸爸用他坚实的脊背扛起了一个警察的责任,也扛起了这个家的责任。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勤奋,学会了担当。

英子的爸爸让我更爱我的爸爸,英子完成任务的经过也让我深受启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这样才能成功。我想,即使没有成功,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那也是成长的过程。

第二次读这本小说比上次的感受更多,也更深刻。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如此。以后,我会读更多的书,从书籍中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城南旧事》读后感1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拨动我的心弦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癫的秀贞和身世可怜的妞儿。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最震撼到我内心的一本名著,它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本书,我好像长大了,突然看得清天地之间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了。拿起《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描写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流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这本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文字间荡漾着的一种淡泊与纯洁。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间记忆的碎片。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影响自己一身的最真挚的父爱。当我读到”夹竹桃是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时,就明白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女儿只能戴一朵夹竹桃来代表父亲的心情。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说过的话铭记在自己的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全书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起责任,长大了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压压在了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思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寂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边萦绕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读后感14

童年是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增长一岁,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就过完了。

今年寒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自己童年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背景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以清新、纯真的文字展示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发生在作者身边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辛酸与无奈。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这本书一共有六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林海音的小名)的童年趣事都体现在《惠安馆》里。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英子的妈妈和宋妈都不让英子去惠安馆旁玩,甚至每当走到惠安馆门口时都会加快脚步,因为那儿有一个“疯子”。可英子还是敢去闯一闯,背着他们经常去惠安馆里找“疯子”玩儿,慢慢和“疯子”秀贞成了朋友,并明白了秀贞不是真疯,而是因为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而“疯”。通过和秀贞在一起玩,知道了关于小桂子的许多故事,秀贞还对英子说,小桂子的脖子后头有指头大一块青记,让英子帮她找一找。英子发现与自己经常玩耍的同龄伙伴——妞儿竟然是小桂子,最后英子让她们母女俩团聚了。我觉得英子的乐于助人、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是一块香甜的奶糖,是一杯醇香的美酒,耐人寻味,童年,更是一生中最绚丽,最美好的时光,童年,就像奥·霍姆斯说的那样:“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回想起童年多姿多彩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白最好的回忆。

《城南旧事》读后感15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题记

英子这个既有成长又有欢乐的童年好似一张车票,沿途的欢乐成为消逝的风景,做过的傻事成为永久的回忆。“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当英子在病房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时候,她并没有嚎啕大哭而是有着大人都不曾有过的镇定。其实在英子失去父亲时,她多么希望自己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啊,可生活却不允许小英子这样做。她要去安抚妈妈的情绪。还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她要学着帮妈妈分担家务,学着做她以前不会做的事。因为她正在慢慢长大,她的心灵正在慢慢成熟。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上升起来的呢?”在英子幼小而又纯洁的内心,没有太多的对错之分,当人们只知道小偷的可恨,全然不管一个青年为何要走上偷窃犯罪的道路,只有善良的英子愿意去倾听一个小偷的故事,愿意去帮助一个小偷,订下一起去看海的约定。

成长往往伴随着数不尽的烦恼,我们会在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童年时的那一份天真,多了一点对未来的憧憬,多了一份要承担的责任,对于英子来说是在父亲去世过后,才褪去了一身稚气。

本书的许多小细节都体现了当时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酸与无奈。还有林英子身边的悲欢离合。作者在开篇《冬阳骆驼队》中写到:夏天过去,秋天又来,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作者骆驼队的来去与时光做了一个对比,突出林海音内心的感慨,什么都可以再来,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林英子的童年有趣且有悲伤,那些出现在她童年中的人物也带给了她人间的真善美。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