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议论文

时间:2025-07-07 16:53:31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5篇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道德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一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也许错有大小之分,在有的人眼里这大小区别就在于是否触犯了法律。那么,在面临大大小小一个个深渊时,如果你走回来,究其原因到底是被道德拉了回来,怕受到良心、舆论的谴责。还是始终害怕法律制裁的你,被那严重的后果拦截在了错误之外?

我认为:道德是第一道防线,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道德往往充当了抵御之军,防止了“细菌”的侵蚀,使他们远离罪恶之源。在道德背后,法律又作为强劲的后备军。

一旦道德约束被冲破,就全靠他了。但只要有一些良知,是完全可以避开祸端的。

人心难测,道德永恒,法律无情。所谓道德,是一杆用来衡量做人标准的秤。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道德似乎更甚于法律的威严。人言可畏,违背道德的人往往无地自容,这同样更使道德成了人们心中坚实的护栏。

道德时常告诉人们: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在世,即使不能贡献于社会,也不能惟利是图、见利忘义,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困难时,道德劝告人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盛时,道德又忠告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些之所以会犯法的人,首先是因为他们把自己从集体中分离了出来,没有了对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不能约束自己。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一部法律,它制裁了人们心中的贪婪之心。法律是他的助手,它进一步把罪恶之心扼杀在摇篮里。

总之,为人处事,要先对得起良心,首先要想到是否伤害了别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做人要讲道德!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2

在《麦田的守望者》书中,霍尔顿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住在一个悬崖边,悬崖下面是大海,悬崖上面是一片碧绿的麦田。每天都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我会站在麦田边上守望,不让小孩子们摔下悬崖。”在我心中,麦田是良知,是朴实,是回归人之初性本善,至真至善的道德。

天空蔚蓝,麦田滴翠。我看见道德的麦田里,一个个守望的身影。那是最美教师张丽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取舍之心;那是感动中国的郭明义捐助千万贫困学子的一片赤诚;那是在惊涛骇浪之中挽救无数游泳者生命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的崇高人格。

同样在道德麦田守望的,还有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那些喧嚣的岁月终于沉寂,那些浮躁的时光终于平息。曾经十年的动乱劫难不曾让他的道德、良知泯灭,曾经跌宕起伏的岁月不曾让他的坦诚改变。曾经的少年,今日的大师,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艰辛多。守望道德,是东方大儒的学者风范;坚守道德,是我们所无悔追求的名人风骨。

但是,在物欲纵横、纸醉金迷的当代社会,多少人退出了那片碧绿的麦田,去追赶城市喧嚣的脚步。当社会下层务工人员的住所和赖以为生的摊位被强拆硬扒时,那些横暴的公安、城管和拆迁队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明哲保身”,怕“李刚的儿子”“碰瓷的老太”的“中国式过马路”的路人光天化日下对被车撞伤者视若无睹时,他们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凭“染色剂馒头、瘦肉精猪肉、三聚氨胺奶粉”牟取暴利时,那些眼红心黑的生产厂家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救起落水人员的英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那些悄悄离去的被救人员,退出了道德的麦田。

然而当一所所小学建起山区孩子们眼中,沉睡已久的渴望被点燃,我读懂了社会各界公益人士的麦田的力量;当网络上“最美乡村教师”“心灵富豪”“锁道医生”那令人热泪盈眶的道德模范帖子铺天盖地,我读懂了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片本性的麦田。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赶来守望。

站在春的渡日,麦田里春风和熙,麦田朝气蓬勃地疯长,依旧是那碧空清湛,在明媚的阳光下闪耀。穿过紫槿,穿过木棉,我和大家一起从道德这片社会文明之源的麦田里打马而过。麦子抽穗抽节,流泻的阳光像金色葵花,会有多好看呢,我在想……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3

道德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提升了国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个人的素养,道德赋予了社会正能量。知识应是利用于生活中的一种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内容。道德是知识的母亲,道德哺育着知识。

失去了道德知识就像没了娘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有雄厚知识的人才会有机会进入到复旦大学。但复旦的学生做出的行为不等同于他的高等知识。某同学和另一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同学是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往另一同学喝的饮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药,不知情的那位同学喝下有毒的饮料,最后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学是否感到有一丝丝的罪恶感,他是否想过他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投毒的那位同学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拥有高等的知识,而没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样污染了社会风气。他虽然拥有高等的知识,但他这样的人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有一个流浪汉,他一个人流浪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他帮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捡到贵重的东西,会有及时的还给失主,他帮助过残疾的人走上梦想道路。这个流浪汉从小就没有受到过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虽然他没有高等知识,但他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光芒。我觉得这个流浪汉更胜过前者那样没有驱壳的人。道德先于知识。

拥有高等知识而没有心存道德的人,他们的脑袋,思想,身体都是一种腐烂的形态,他们这些人拥有最高等的知识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们心存道德,这些高等的知识就会有意于社会,就不会再睡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没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没有资格去受教育。把道德当成知识的母亲,知识才会变成有意义的知识。道德更重要于知识。道德哺育着知识。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4

道德,是飘落在初春的雨,润物无声;道德,是吹拂在仲夏的风,丝丝透凉;道德,是成熟在深秋的果,丰收在望;道德,是绽放在严冬的花,傲雪凌霜……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人们一次又一次在历史中诉说着辉煌,在生活中创造了奇迹。但是是,请别忘记:曾经我们最美好的东西——社会公德。

假设当你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时,站在公交车上却无人给你让座,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从班级中随地乱飞的作业本到学校中天女散花的垃圾,从马路上乱闯红灯任意穿梭的人群到街道旁随地吐痰的“潇洒”作风,从公共场所偷贵重物品的扒手到满街熟视无睹的过客,从夜深人静时满口胡言的骚扰短信到电视上说得天花乱坠的销售广告……我们总在呼唤着社会公德,然而,当你真正遇到时,却想不起以前的豪言壮语,造成了“徒有道德观,却无道德心”的悲哀。

幸而,人们总是患难见真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祖国的灾难,唤 ……此处隐藏4771个字……/p>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2

道德就仿佛是初升的太阳,它用黎明照亮你封锁在心中的黑暗,道德又好比是长江与黄河,它使我们无数的华夏儿女茁壮成长。

中华五千年,道德一直是华夏儿女无价的宝藏。孔子则是道德优质的“佼佼者”,它不贪图荣华富贵,一心一意为人民,为民族效力。李世民以德服人,从不以暴力逼害,以江山社稷,以人民的平安为己任。孔融4岁让梨,尊敬兄长,礼貌待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司马光砸缸,救出伙伴,它那种机智,果断,勇敢的精神,令人钦佩! 这些历史故事都为我们铺垫一条通往道德的长廊,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使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榜样!对于如今,现代社会的混乱,人与人之间的居心不良,但是我觉得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内心中都是拥有道德的善良之心!如果没有道德,他们就不会在这次的大地震,向汶川捐衣捐物,用他们的心紧紧与汶川相接,用那炽热的心,去温暖去感动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他们就不会在地震发生的第一刻时积极的参当志愿者,用他们的双手从废墟中挖出一个个脆弱的而又渺小的生命,用他们的行动,去证明我们是打不垮的中国人。华夏儿女的心,语言,行动代表着我们拥有的善良,坚强,勇敢,这一条条事例,足以证明我们都是一个个有道德的人,中国是个道德之国。

道德汇成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会照亮你前程的道路,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们向美好的明天,加油!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3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有些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很简单。我觉得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道德就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爱护公物……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几乎触手可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英语课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之后见有一个空位便坐了下来,这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悠悠地上了车,而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脸上流露一丝失望的神色。我心里想:我要不要给老奶奶让座呢?要是我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着了怎么办?再说了,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么一想,我便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坐下后,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了。”周围的叔叔阿姨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也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还有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做饭,见妈妈忙,我便主动帮着洗菜切菜,吃完饭后,又帮妈妈洗了碗,擦了桌子,还扫了地,妈妈直夸我是个好孩子。我也感到心里美滋滋的,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道德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实。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4

又到年终,大多要考核。习惯是优秀、合格、不称职三个等次。人们都清楚,不是特别犯事就不会不称职,人们渐渐以为年度考核就是优秀与合格两个等次了。习惯用分数来考学生的老师如今却纠结啦,原来说孩子:分分分是命根,如今,自己轮到为师德考核分纠结不堪一击。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就是在法制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不是法律所能全部涵括的。加强自身修养,看似文弱不堪一击,但是,有那种正气在,足以养天地浩然。

英雄所见略同,康德也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做人的首先需要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追求,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真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

由此看来,老师的职业道德只是道德中的一种,是从事老师这种职业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的总和。针对某个老师的言行,人们的习惯是二元论,热爱学生是有道德的老师,那么体罚学生就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老师。基本上还没有这种95%热爱学生,70%关心学生的说法,那么,如今在全国各地盛行的给师德量化测评的做法,实在有点滑稽。简单机械,粗暴单一,简直是对所有老师职业道德的侮辱。

以百分制的分数来给师德测评老师的行为规范,本身是不道德的。是仅仅为了绩效的发放,不得已采取的方法看似公平,实则不科学的。某种意义上是对老师人格的侮辱与戏弄。道德本来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不可论斤计量的,也不可以用米尺来丈量。往往人们的习惯是善恶来评价,但是,市场的今天非得量化,实在勉为其难。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5

这已经是我第“n”次坐公交车了,我发现,在公交车上,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

公交车的上爱心专座,都是与其他普通灰色座位区分开来的——是橙色的。可是这“老幼病残孕专座”,现在竟都被那些年轻人占了去——老?他们一点儿也不老;幼?年纪也不小;病?状态好的不得了!我敢说他们肯定是做过“脸皮加厚工程”……但也有例外,比如,色盲,看不出是橙色等等。可我这次坐的82路公交车,橙色的座椅上都绣着“爱心专座”四个大字,这些年轻人不会不识字吧?就算不识字,那怎么看得懂手机上的网页新闻?况且,车上作文还有很多座位,他们图什么?近?

前段时间,网上也有不少关于公交车的座位的新闻,譬如:一位孕妇在地铁上坐了爱心专座,由于天气凉,穿的较多,看不大出来这是个孕妇。站在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就不断的使眼色,暗示孕妇让座,孕妇回应:我已经当妈妈了。大妈大怒:不想让就不让呗,还编个理由。怀孕?你骗谁呢,肚子这么小,你当我瞎呀!

难到这样的事大妈没有经历过吗?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用大众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个体呢?

这些人就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那他们的良心、道德又从何说起呢?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